今年2月,欧洲能源联盟通过第一份战略框架,助推欧盟能源市场一体化。该战略框架要求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建立一体化的具有竞争力的能源市场,提高能源效率。作为战略框架的重要内容,欧盟计划在2020年之前实现10%的电网互联。根据欧盟于2014 年底作出的预测,到2020年在能源领域建设跨国能源网络需要投入2000亿欧元。在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FSI)设立后,预计将把30%左右的资金投入能源领域。
“一带一路”战略指出,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在能源领域,核电由于和法国存在直接的竞争,短期内对接的可能性不大。目前来说,我国特高压输电设备商与容克计划对接条件最为成熟。首先,从供需来看双方存在对接的可能。一方面,能源安全问题一直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相对匮乏,欧洲不仅高度依赖能源进口,且进口渠道单一,长期受制于俄罗斯油气供应。另一方面,在我国新疆、内蒙等地区能源非常丰富。以新疆为例,其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其次,距离是对接的最大障碍。新疆等地区与欧洲的距离在4000公里以上,一般高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不具备如此远距离的输电能力。第三,特高压输电可以起到渠道作用。目前,我国的特高压直流技术是唯一可实现将千万千瓦级电能高效率输送至2000公里以外的输电技术。因此,未来通过技术的提高,采用特高压输电将我国的能源送往欧洲,不仅可以带动我国的电力设备制造业走出去,更重要的是使得中国在全球能源互联网革命中起到引领作用。
(三)发挥通信设备商在数字经济的开拓作用
今年3月,欧盟正式公布了5G公私合作愿景,力求确保欧洲在下一代移动技术全球标准中的话语权。早在2012年欧盟就推出了全球首个大规模国际性5G科研项目METIS,计划到2020年推出5G。根据欧盟于2010年公布的《数字化议程》(DA),到2020年每个欧盟家庭都可享受到30Mbps的接入速率,50%的家庭可享受到100Mbps的接入速率。在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FSI)设立后,预计将把20%左右的资金投入数字经济领域。
“一带一路”战略指出,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在数字经济领域,我国光纤光缆通信设备商与容克计划对接条件最为成熟。一方面,当前欧洲的电信运营商在投资网络等基础设施时的速度要明显慢于其他国家,而基础设施是欧洲数字经济的支撑力。根据英国商品研究所(CRU)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西欧对光缆需求的增长达到20%,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增速最为明显,东欧则为13%。欧盟已计划到2020年推出5G,势必将大幅推动作为通信建设基础部件的光纤光缆的需求量,我国相关设备商有望从中受益。另一方面,我国光纤光缆通信设备商已具备一定水平。目前,从光纤光缆材料,到光纤光缆制造技术和关键设备,我国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随着近些年大力投资光纤预制棒的研发、技术引进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十家厂商掌握了光纤预制棒的制造技术。同时,一些企业已具有成本低和产品线丰富等优势。因此,我国光纤光缆通信设备商可以采取自销、交钥匙工程、技术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方式加快实现对接。
三、相关建议
(一)选择能够掌握的对接路径
从投资方式来看,适合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我国可以采取对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FSI)直接注资的方式。该方式对于吸引其他私人投资会产生放大效果。但是根据规定,直接注资被要求在EFSI下统一调配统筹,我国将不得不失去资金的管理权和项目的选择权。第二种,我国可以对EFSI董事会选择的投资项目进行注资,并通过注资平台的方式加以实现,这样对投资的领域就拥有了选择权。对于这类跨区域合作尝试来说,拥有自己能够掌握的选择权非常必要,因此第二种更为可行。
(二)瞄准基建薄弱国家和地区
从项目性质来看,容克计划将是非歧视的以及完全市场化的行为,项目的前景和收益将是衡量能否被选中的最重要的标准。对于我国来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欧盟国家和地区更有可能对接成功,特别是中东欧以及南欧部分地区。因此,从战略上我国应将这些国家和地区当作丝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其为亚欧物流大通道的重要一环。在加强战略布局的同时,坚持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打造丝路基建大动脉。同时,需要积极规避可能出现的经济和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