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举报电话:010-63909832
   
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人民网  | 作者:焦彦明 | 发布时间: 2015-10-15 | 3797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一,加强政策沟通。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第二,加强道路联通。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协商交通便利化协定。尽快签署并落实这一文件,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我们愿同各方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第三,加强贸易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各方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

  第四,加强货币流通。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在本币结算方面开展了良好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一好的做法有必要加以推广。如果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

  第五,加强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上述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哈萨克斯坦伟大诗人、思想家阿拜·库南巴耶夫说过:“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前浪如兄长,后浪是兄弟,风拥后浪推前浪,亘古及今皆如此。”看着同学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我不由想起了我的大学时代,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青春记忆。

  哈萨克斯坦人民常讲:“有知识,世界一片光明;没知识,眼前一片混沌。”知识就是力量。青年时代是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本领的黄金时期。我相信,从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一定能成为哈萨克斯坦民族振兴的栋梁。

  为促进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青年交流,中国将在未来10年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3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邀请1万名孔子学院师生赴华研修。希望你们利用上述奖学金到中国学习交流。

  在此,我邀请贵校200名师生明年赴华参加夏令营活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青年是人民友谊的生力军。青年人情趣相近、意气相投,最谈得来,最容易结下纯真的友谊。这里,我想起了中哈两国人民交往的两个感人故事。

   第一个是,上世纪40年代末,一位在新疆工作的中国小伙儿认识了在当地医院工作的美丽姑娘瓦莲金娜,两人真心相爱并结婚生子。后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瓦莲金娜回国了,当时他们的儿子才6岁。这个孩子长大后,不断寻找自己的母亲,想尽了各种办法,始终没有音讯。2009年,儿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瓦莲 金娜,他的母亲就住在阿拉木图。这一年,儿子61岁,瓦莲金娜80岁。后来,儿子来到阿拉木图看望母亲,还把母亲接到中国旅游。这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幸福, 是中哈人民友好的有力见证。

  第二个是,RH阴性血型在中国属于十分稀有的血型,被 称为“熊猫血”。这种血型的病人很难找到血源。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正是这种血型。在海南大学读书期间,鲁斯兰自2009年起参加无偿献血,每年两次, 为一些中国病人解除病痛作出了贡献。当中国朋友称赞鲁斯兰时,鲁斯兰说:“我觉得应该帮助别人,献血是我应该做的。”

  这两个感人故事,只是中哈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史诗中的两个片断,但充分说明了我们两国人民是心心相印、亲如手足的。

  我相信,包括在座各位同学在内的中哈两国青年,一定会成为中哈友谊的使者,为中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哈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17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广泛的共同利益,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为发展两国关系和深化互利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让我们携起手来,弘扬传统友谊,共创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